| 企业等级: | 普通会员 |
| 经营模式: | 商业服务 |
| 所在地区: | 广东 东莞 |
| 联系卖家: | 刘小姐 女士 |
| 手机号码: | 13712889717 |
| 公司官网: | dgtz1688.tz1288.com |
| 公司地址: | 东莞市南城区元美路2号财富广场B栋1201-1203 |










1、页面抵达率
很多时候,由于我们网页内容太多,或者服务器延迟等原因。导致了网页的抵达率过低。如果抵达率低了,就会造成大量的广告浪费。
2、页面营销性
一个好的营销页面,能给企业带来较低的投入,达到较好的回报。营销页面相当于你的店铺装潢,如果装潢的好。那么就会有客户为你买单。如果装潢的差了,这个用户肯定是不会买单。那么在做页面设计的时候,一定要打造一个高转化的页面。比如:案例分析,品牌背书,产品优势卖点突出等!
3、转化通道
转化通道就是咨询入口,在文章合适的位置植入咨询图标,能引导用户进行咨询或者购买下单。所以转化入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。
4、投词方向
关键词那么多,每人关键词后面代表的用户意向度也不一样。比如XXX多少钱,XXX怎么用。这两个词代表的用户意向度也不一样。XXX多少钱,那么这个用户过来就是了解价格的,用户意向度成交会非常高。而怎么用,这个词就是单纯的了解一下,其实并没有购买意向。所以能否转化需要看投词方向。
5、账户预算分配
对于项目而言,一定要明白一个“二八定律”,什么关键词该花多少钱,就给他花多少钱。一定不能多花。很多账户消费存在一点。80%的预算全部在几个关键词上面。那么问题就来了。这个账户转化会忽高忽低。鸡蛋不能放在一个蓝子里面。要学会去根据当天的情况,去适当的开源节流。控制整个账户的预算与成本。
6、恶意点击
既然是生意,就在所难免会被竞争对手争食,对手会想办法点击你的竞价广告。那么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受益的肯定是百度了。争对这种情况,其实是该停掉账户,或得避开高峰时段等!
7、用户分析
很多企业或者个人在做项目的时候,并没有做过市场和用户分析,所以就贸然下水,造成前期的大量
广告浪费。所以在做项目的时候,需要对用户进行分析,用户的行为习惯,产品的卖点,用户的购买力度等!
8、创意编写
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,但是又不得不说,好的广告创意,是吸引用户点击的一个重要点。创意写的好那么进入网站的人群就会很多。相对于其它排在前面的人。对手出价出的高,排在你前面,但是你的广告创意写得非常好。同样多的客户,对手需要比你付出高一倍的代价。这就是创意的优势所在。
9、搜索词度
在。在投放广告的时候,一定需要去观察每个关键词和搜索词匹配度是否意向度高。适当的去开源或者节流。很多用户在投放广告的时候,没有考虑到这一点。所以会发现钱花完了。却没有任何效果。后才发现搜索词和关键词匹配度完全不相关。

互联网高速发展,网络营销几乎成为各大企业品牌推广中的必争之地。而软文营销又是互联网营销的重中之重,经常霸占各大搜索引擎头条。
我们该如何将品牌的信息巧妙的融入到不同的文章中,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价值呢?
软文编辑四部曲:
1、打造爆点(现在的互联网节奏非常快,用户的耐心是有限的。所以我们要在文案开头就要制作爆点、吸引眼球,刺激客户看下去的欲望,那么你这篇软文就成功了。)
2、分析痛点(我们在做网络营销的时候,一定要明白“我是谁”、“我卖什么”、“客户为什么要找我买”,我们写软文也是一样,站在不同的场景、不同人群角度去写痛点,这样看到的人,肯定是能引起它的共鸣。)
3、描绘好处(描绘好处,就是要让客户每看到一次,就会在脑海中幻想一次自己拥有后的感觉,当我们在软文中多次强调产品的好处之后,这个产品就会进入客户的潜意识里,这样客户的内心就忘不掉,客户会产生强烈的拥有的愿望。)
4、案例见证(消费者是否选择购买你的产品,60%是靠客户见证和评论来影响的,营销认为案例的见证非常的重要。所以客户的见证一定要及时收集起来!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,同时也是实用的东西。)
无套路,不营销。

与其想“产品”,不如想“产品翻新”
之前看过一场直播,分享了诚信通的运营之道,获得了不错的反响。 阿里的诚信通到现在为止已经上线14年了,虽然过了这么多年,也有那么多的买家和卖家,但这个平台在第三方认证、平台规则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。
不过,阿里自己也懂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。在上个月,阿里的CEO张勇就说了:“商家是来做生意的,不是来做智力测试的。”
他的意思是说:不管任何平台上的产品设计和规则设定,都必须要简洁、清楚,不要把产品过度复杂化,或者过度服务,否则就是瞎折腾用户。
如果说,在十几年前阿里的诚信通、淘宝、天猫等产品,都属于型产品,大家都稀罕的话;那么,在十几年后的今天,这些产品大家都见怪不怪了。 以前很多企业总爱谈产品,但哪来那么多啊,很多所谓的产品都是伪。
在我看来,意味着要“创造新的东西”,要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维。 彼得·蒂尔在《从0到1》这本书里头说:“从无到有,意味着企业要善于创造和,通过技术、网络效应、规模经济、品牌等形成壁垒。” 对这个要求,大部分企业恐怕只能洗洗睡了。
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,用户的眼睛贼精贼精的。很多成熟的企业也都意识到了:再想整一些稀奇古怪的产品吸引大众眼球,已经很难了。
相应的,他们会想着去完善自家的产品,就像开头讲的。 大企业都是如此,中小企业怎能例外?所以我想说:与其想破脑袋去“”,不如想方设法去“翻新”。

